沈氏女科传人—沈绍功:行医50载,32条临床经验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8-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简介:沉绍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上海苟居里沉氏妇科第19代传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氏妇产科”继承人,国家高级指导师为传承中医专家学术经

简介:沉绍功,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上海苟居里沉氏妇科第19代传人,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氏妇产科”继承人,国家高级指导师为传承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在50多年的行医、科研、教学过程中,在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妇科生殖疾病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行医50年,临床经验总结32篇

1.警长从舌。中医诊断是看、听、问、切四次。其中,舌诊最为客观,一目了然。可以“一击必中”,但需要简化才能实用。苔藓有三种视觉:颜色、状态和形状。舌头具有三个观察值:颜色、质量和形状。

2.脉诊不应失,应粗而不细。三指切脉是中医的象征。需要区分8个主脉冲和18个组合脉冲。

3.提问的主要是两个人。问口上食欲,苔腻温胆,苔薄养胃。求二大便,利尿白花蛇舌草,决明肠。

4.中医把疾病分为两大类,即外感病和内伤杂病。外感病可辨风寒风热,内伤证虚证。

5.苔脉、寒热、咳嗽、汗痛四项指标,可区分风寒风热。

6.外感病活疗法有四种:心温洁表和心凉洁表;彻底注意手表;注意利益分配;强调身体的强健。

7.论证宜采用淫、痰、饮、湿、滞、瘀、食、虫八纲,特别是淫、痰、瘀、滞4类。

8.内伤的积极治疗与化痰瘀阻的治疗相同,以温胆汤为主方。注意“若有痰,则血瘀”,“若有血瘀,则痰”。

9.内伤虚证应采用临床“单元组合辩证分类”。临床上将阴阳气血4个基本虚证与五脏六腑定位证9个单位结合起来,便于化解繁复简明,更加准确恰当,适合临床辨证辨证。虚证。

10。主治内伤虚证:健脾不如补肾,补肾不如调肾,《七菊地黄汤》、《知白地黄汤》、《二仙汤》可以根据卡使用。

11。注意间歇治疗的效果,处理虚实混合:先除恶,后补不足,除恶不伤正,补不足不爱恶。 .

12。讲究补而不滞,防虚而不补,注意反助,巧引经,用以促清降浊。

13。调经分期治疗,经前调气,经时调血,平时调肾。

14。取病辨虚实,照色治,三子(蛇床子、地肤、亭理子)重用。

15。治不孕四法:调肾、调和、开郁、祛痰。

16。闭经六通:苔薄以补肾,加减二仙汤;红舌养肝,丹脂逍遥散;苔腻化痰,加减温胆汤;白苔健脾,香砂六君丸;舌淡补血,当归补血汤;舌子化瘀,桃红四物汤。

17。止漏五法:舌淡养气、补气养气汤;红舌凉血,犀地黄汤;舌紫化瘀,少腹逐瘀汤;舌红软肝,柴胡四逆散;肥温舌阳,温经阳汤。

18。不孕者不宜盲目使用壮阳药和精液,如果阴囊潮湿,舌苔油腻,则使用四妙丸;背痛舌苔薄者,用五子衍宗丸。

19。祖种三方:①高龄孕方:桂枝、白芍、生龙骨、生蚝、肉苁蓉、巴戟天、蛇床子、仙灵脾、九香虫、红花、香附、菟丝子。 ②促胎方:生黄芪、当归、党参、炒白术、生杜仲、桑寄生、肉苁蓉、补骨脂、仙鹤草、川端、白扁豆、黄芩。 ③十二种方药种:菟丝子、蛇床子、金樱、女贞子、枸杞、印楝、车前子、补骨脂、覆盆子、附尾子、五味子、香附。

20。防胎五要:健脾肾同时。

21。治疗冠心病应以痰为主。苔藓化痰兼治,温胆化痰;苔薄调肾阴阳,用三方。

22。脑中风治痰浊安神,巧配合祛瘀清脏。急性期可化痰清脏,恢复期可补水化瘀。

23。糖尿病以补气为主,滋阴为辅。 2型糖尿病气短,用生气; 1型糖尿病有3种以上,喜阳参加白虎汤。

24。肺系统疾病有咳嗽、哮喘、痰热5大症状,以咳痰为主要症状。化痰温肺,三子养琴汤;浓痰清肺,听泻肺汤。

25。肾病主治肾虚,尿少肿痛,补肾通关;寒腰酸,温肾利尿。

26。痹证分虚实,虚实补肝肾,用独活极解汤;真正是祛风湿,用银尘四逆散。

27。小儿消化为首,以保和丸为主方。

28。手术不能一味解毒苦寒,骨科讲究脾肾同治。

29。肛肠疾病清肺,清脏脏腑。痤疮牢记肺主宰皮毛。

30。耳鼻喉的巧妙治疗:鼻科润肺;牙科滋养胃;喉科清心;小儿降肝;眼科养肾。

31。皮肤病易复发,重于胃湿,肺肾和合,巧用五籽:地肤、蛇床子、黄芩、汀利子、补骨脂。

32。难治性癌症并非无法治愈。应先开胃,后调阴阳。

文章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网址: http://www.zhsyeklczz.cn/zonghexinwen/2021/0809/1434.html



上一篇:实用!炎夏湿热,宝宝易长痱子,中医这样防治
下一篇:布洛芬、妈咪爱、乳果糖等,宝宝日常用药全面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投稿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版面费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