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目录

儿科医患会话中医生身份的动态建构研究(3)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5.1 医生教育者身份的建构 理想的医患关系更像是战友关系,医患同心协力攻克疾病,战友关系代表着性命相托的崇高信任,而不是互相猜疑,互不信任,

5.1 医生教育者身份的建构

理想的医患关系更像是战友关系,医患同心协力攻克疾病,战友关系代表着性命相托的崇高信任,而不是互相猜疑,互不信任,甚至互相指责。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石,医患信任的缺失阻碍了救死扶伤的步伐。面对患者的质疑,医生适时地构建教育者身份有助于推动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3)

1.D:所以说,如果你想寻找原因,可以做下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和基因方面的检查。这个呢,需要爸爸妈妈抽血,还得送出去化验。

2.P’:还要外送啊?

3.D:嗯,要外送,要通过第三方机构检验。

4.P’:嗯。这个基因问题,就是遗传的问题,是吧?说土一点的话?

5.D:对,对,就是遗传的问题,如果你需要化验,你想……

6.P’:是这样的,李老师,听我说一下哈。这个基因测试的话,就是,前两天我是来挂的苏医生的号,他也是征求我做下这个基因测试,然后我回去和我家里双方父母都说了哈,他们都觉得这个没必要,因为我们这边的话,就往上面数一点就根本没有这种类似的……

7.D:不是,不是,我给你讲哈,比如我们说高血压是遗传的,爸爸有高血压,我也有高血压,这种叫常显。可是这个遗传,也就是基因问题的遗传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你说的这种,家里之前有这种病人,现在又出现这种病例了,那就是常显。但是,实际上,在临床上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是比较多的,举个例子哈,你携带了致病基因,孩儿他妈也携带了致病基因,你们两个没有发病,但是这个基因给了孩子,孩子就会发病。你说这种事,我家里没有,那我这个基因绝对没有问题,不是这样的!

例(3)中的患者是一个被诊断为全面发育迟缓的小孩,患者家长告知医生双胞胎的另一个也是类似的情况。磁共振报告并未呈现脑萎缩的问题,因此医生建议患者做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和基因方面的相关检查。该患者家属先入为主地认为基因问题必须是外显化的家族遗传的问题。因此,在话轮6中,患者家属通过打断的方式质疑医生的诊断建议,否认是家族遗传问题,再次拒绝做相关检查。同一症状,患者先后挂了两个医生的号,体现了患者对医生判断能力和诊治能力的不信任,患者企图在能力层面解构医生的身份。[15]频繁求医却不遵医嘱,只能是徒劳。因此,医生在话轮7中打断了患者,并为患者举例解释基因遗传的“显性”与“隐性”方式,劝说患者配合治疗,破除了医生的妖魔化、医学的污名化,有理有据地构建了医生的教育者身份。

5.2 医生平等同伴身份的建构

资深临床医生认为儿童是临床沟通的困难群体,并将儿科称为“哑科”,医生与患儿无法平等交流,患儿只能简单回应。[16]鉴于此,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过硬的操作技术,儿科医生更需要具备与患儿及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的技巧和能力。[17]患儿不是简单由细胞、组织及器官所组成的集合体,而是既遭受疾病困扰又对医院心存恐惧的儿童。面对患儿,医生应该积极调整心态,做到位尊而不骄,主动构建平等同伴身份,使患儿感受到医患会话的语言温度与磁性。

(4)

1.D:最高体温多少?咳嗽吗?

2.P’:最高 38.8,倒是不咳嗽,就是发烧。

3.D:抱过来点,我看看。

4.P’:苒苒,苒苒,你听我说,要配合哈,配合,就看一下,不打针。

5.P:我不,妈妈,外头,外头……

6.D:来看看,不打针哈,宝宝,你看看奶奶桌上没有针,没有针哈!来看一下,啊,张大嘴,像老虎一样,好不好?

例(4)的医患会话发生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2020年寒假期间,疫情防治形势严峻,新闻报道中的“发烧”“隔离”“死亡”等高频词汇加剧了患儿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尽管例(4)中的患儿反复发烧不退热,却在话轮6中拒绝医生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在特定的社交语境中,称谓语不仅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而且表达了说话者对听话者的态度和思想感情,[18]通过称呼语“宝宝”“奶奶”以及生动形象的咽部检查描述“像老虎一样”,缩短了医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与患儿结为情感共同体,营造了平和理性的互动机制和沟通氛围,构建了医生的平等同伴身份。

文章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网址: http://www.zhsyeklczz.cn/qikandaodu/2021/0525/1208.html



上一篇: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儿科桡动脉穿刺失败率中的应
下一篇:我国儿科专家宋杰教授逝世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投稿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编辑部|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版面费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论文发表 |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